批判性思维-跑题了,就没法继续聊了
01.
既然是关于“论题”的谬误,那么我们先得弄清楚:什么是论题?
比如:
工作时间“996”成了常态,是否合理?
新能源电动车是否比常规燃油车更便利?
ChatGPT-4的训练是否利于人类发展?
类似这些,可以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或争议,就被称为论题。
我们这里要说的转移论题谬误,指的是论证中,将一个不相干的论题插进来,从而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论题上,而忽略的原论题的“论证”。
其中,最为典型的形式是红鲱鱼谬误。
红鲱鱼,是一种具有浓烈气味的鱼,常被用来训练猎狗。
当猎狗循着猎物的气味追踪时,拖着红鲱鱼穿过猎物的气味痕迹,对猎狗进行干扰,依此训练它是否会跟丢目标。
来看一则记者采访举报人的例子:
记者:你举报BB院长贪污受贿,有什么证据?
举报人:我承认这个话题很吸引眼球,很容易引起大家关注。
记者:BB院长已声明,你并没提供什么证据。
举报人:只关注BB院长,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位举报人,根本没有就记者发起的话题进行回应,而是转向更能吸引人的话题(贪污),试图避免讨论真正的话题——举报证据,这就出现了红鲱鱼谬误。
该谬误一般出现在立论方面,它没能就论题进行回应,而是打岔——说了别的话题——转移了注意力。
02.
在有些论战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说赢”,论证中会事先把对方的论点置于扭曲了之后的论题之下,从而导致稻草人谬误的出现。
稻草人谬误,指的是论证中为了更容易地驳倒对方,就扭曲了原论题,以使对方的论点变得与新论题不相关,而更容易驳倒。
好比,我打不过你本人,于是,我就扎了个稻草人替代你,打倒稻草人就容易多了。
比如,一对小情侣吵架:
女生:为什么不回我微信?
男生:我昨天在忙,给忘了。
女生:工作比我重要。
本来是“回微信”的事,结果成了“工作比我重要”,成了只顾工作不爱我。男生听了一脸无辜。
再看孟子在《滕文公下》里面的一段论述: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杨氏“为我”本意是,主张尊重个体生命,不做自伤其身的事,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害;
墨氏“兼爱”本意是,主张平等普遍的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的影响。
但孟子将二人的主张分别曲解为“目无君主”、“目无父母”——扎了稻草人,然后再对其进行抨击,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这种谬误一般出现在反驳的情形下,本应正面对抗,却扭曲论题找了个更容易打倒的替代品拳打脚踢。
03.
有的时候在论证中,对方就某个论题表达了离谱的观点,我们为了“扳回一局”,就抛弃了该论题,而以同样离谱的观点来反驳。
这样,我们就犯了以错制错谬误。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民警:你为什么大半夜制造噪音?
住户:楼上天天晚上吵,我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这里说的是你的事,你为什么制造噪音,需要你说明缘由。
至于“楼上天天晚上吵”是他们的错,你可以通过报警解决,但不要以错制错,让自己陷入麻烦。
再看这个例子:
法官:你为何不给员工按时发工资?
老赖:BAT公司都有半年没发了……
这里说的是你为何不发工资,询问的是你的原因。
至于BAT公司发没发,都不能支撑你“不按时发工资”的论点,更不能证明这种行为合法。
他人所犯的错误,不会使你的错误变得正当;他人的非法行为,不会使你的非法行为变得合法。
当然了,当我们用归谬法——顺着对方逻辑、推出对方论证错误——进行反驳时,不属于以错制错谬误。比如:
A:腊月时,家人被蛇所伤怎么治?
B:取五月五南墙下的雪涂上,可愈。
A:五月哪里有雪?
B:腊月何处有蛇?
既然A说的是不可能的情形,B便顺着推理,就得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若A承认,就荒谬;若A否认,则矛盾。不管A承认或否认,都难以自圆其说。
以上,我们简单地聊了红鲱鱼、稻草人、以错制错三种谬误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跑题了,就没法继续聊了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