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升思维能力?拜托,你的问题就问错了

table of contents

    后台常有读者问我,怎样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呢?其实,你的问题问错了。应该问:怎样才能不思考呢?也有人问,怎样才能提高记忆力呢?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才能不去记忆呢?

    这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所提到的。

    图片

    这本书是认知科学家威廉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所写,颠覆了关于学习的常识。原本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但对成人自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今天我就把这本书浓缩一下,用一篇文章带大家了解这本书。

     

    01
    从理解到知识迁移
    是记忆发挥重要作用

    大脑就不是用来思考的

    学生时代,做错题老师可能会吼:“这都不会,不长脑子?脑子里面是浆糊吗?”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这似乎无需多说。

    然而,现代人的大脑是为了适应十余万年前的采集狩猎环境而进化的。自此以后,人类的认知架构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思考,只占了我们大脑很小的区域,其他的大部分区域负责我们的视觉、行动等等功能,这些不需要思考,但比思考复杂太多。

    我们的大脑,就不是用来思考的。大脑的“人生准则”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让记忆代劳,就用记忆。

    图片
    回想一下你刚学开车时的场景。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方向怎么打耗费了你大量的注意力。而开了几年之后,这些驾轻就熟,就像在“自动驾驶”。这时候你不需要思考,你的记忆在接管。

    思考的过程有很多记忆参与的部分。这是一个思考的简单模型。

    图片
    为了感受这个模型,试着心算18X7,你知道该怎么做。我相信你的心算过程类似下面这些步骤:

    1.用 8 乘以 7
    2.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8X7=56 这个事实
    3.记住6是答案的一部分,将 5 带到十位上
    4.用 7 乘以 1
    5.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7X1=7 这个事实
    6.将 5 和 7 相加
    7.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5+7=12 这个事实
    8.记住12,后面加上 6
    9.答案是126

    图片
    图片来自 Pexels
    这其中,第 3 步的“记住 6 ”,第 8 步的“记住 12 ”,是放在“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它可以暂时被理解为“意识”。其他步骤或者是从长时记忆中调取“事实”,或者是调取“步骤”。

    要提升思维能力,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接下去我们详细说说。

    理解,就是记忆

    福尔摩斯会一种“记忆宫殿”的记忆法。想象一间你非常熟悉的房子,把你要记忆的东西按顺序“放”在房子里,例如门口、厨房、餐桌、沙发上等等。下次,你在脑海里回忆一遍路径,就能想起你要记忆的东西。

    这和我们理解事物的过程非常像。我们理解新事物,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联系它。例如我们学“电流”时,教科书会拿水流来类比。

    要增进理解,还和工作记忆有关。

    我们再看一下这道题,主要是感受下“工作记忆”被占满的感觉:

    图片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工作记忆里你要记很多内容:几个圆环的位置,移动后的位置,哪些移动是符合规则的。

    我们都会有工作记忆被占满的时候,例如总是记不住某个词汇的意思,或者某条路怎么走。对于我来说是这些:

    图片
    工作记忆的容量实在太有限了,我们是不是只能“断舍离”,不断地“丢掉”信息来维持大脑的运作呢?

    如果你的房间空间太小了,但你又不想换房子,你会怎么办呢?对呀,空间改造呀。工作记忆也是一样,可以“组合信息”来腾出更多空间。

    尝试读一下下面的字母表,只读一遍,然后遮住它,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XCN
    NPH
    DFB
    ICI
    ANC
    AAX

    你能记住多少?大多数人能够记住七个左右字母。现在试试这个:
    X
    CNN
    PHD
    FBI
    CIA
    NCAA
    X
    是不是记住的就多了?

    我们怎么才能提升信息组合的速度呢?一个方法是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

    有一个实验,研究者让学生阅读一个棒球比赛的故事。一半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一半阅读能力弱。阅读完进行答题。

    图片
    图片来自 Pixabay
    有趣的是,一些学生对棒球了解很多,一些知道的却很少。谁答对的题多呢?结果是这样的:

    图片

    可以看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黑条)确实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白条)理解更多,但是差别并不是很大。而懂棒球的人(左边两条)显然理解力比不懂棒球的人(右边两条)高很多。

    也就是说,阅读能力的差异,在背景知识的差异面前微不足道。书中有个例子,美国小学生成绩在 4 年级前都差不多,在 4 年级后就拉开了,而且有钱人家的孩子成绩会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好。这是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体验和知识面更广。

    背景知识之所以有这个作用,是因为它加快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组合。

    专家不思考,调用内化了的模式

    专家和初学者的一个区别在于,初学者看到表层结构,专家看到深层结构。

    有一个实验比较了象棋高手和初学者。被试者用很短的时间看一盘象棋,之后他们需要把棋面摆出来。

    研究人员观察到初学者是根据位置分块的。他们可能从棋盘的一个角落开始摆,先放4、5个棋子,回忆一下它们的位置,再放下一批。

    专家则不同,他们是根据功能分块的。也就是说棋子之所以归于同一个区域不是因为它们靠得近,而是因为一个棋子对另一个棋子有威胁,或者一个棋子在支持另一个棋子防守。

    图片

    象棋专家对局时,会调用大量的这样的功能模块。这些不需要重新思考,已经成了内化了的模式。

    领域技能是如此,思维方式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批判性思维者,需要把一些基础技能练到可以肌肉记忆。像开车时“自动驾驶”一样,只需要记忆接管。

    所以,与其问:如何才能提升思维能力?不如想想:如何才能不思考?如何达到肌肉记忆?

    02
    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

    “为什么学生记得电视里的每个细节,却记不住我教过的知识?”这是书里的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内容更有趣?二是怎样记忆,才记得更牢?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学过的东西没记住,那是因为我没有花太多精力去记,如果我花更多精力,我就能记住。事实是这样吗?

    认知科学家做过一些实验:屏幕上每出现一个单词,被试都要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这个词是否含有字母 A 或 Q。实验的关键是,实验者告诉一半的被试,一会要测试对这些单词的记忆。在另一些类似实验中,实验者告诉被试,记住单词就有报酬。

    图片
    图片来自 Pexels
    无论是事先知道会被测试,还是知道有奖励,都不能提高被试的记忆。所以,“愿意记住”对提高记忆的效果几乎是零。

    那怎样才更能记住呢?情感唤起?如果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很痛苦或者特开心,是不是更能记住?认知心理学家表示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

    那是什么?是重复吗?如果一段内容我反复看到,是否更能记住?

    微信你每天都打开吧?现在,不要看手机,把微信打开后的主界面都画出来呢?搜索框在什么位置?底部有几个栏目(Tab)?都叫什么?如果你没有仔细留意过这个界面,即使每天都用,你也不记得一些细节。

    让我们看另一个例子,假设你在教室看到一个学生,他站在一个打开的柜子前自言自语。你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能从语气感觉到他很生气。有几件事你可以注意:这个学生的声音、长相,或者这件事的意义——他为什么生气,你是不是应该和他谈谈等等。

    图片
    图片来自 Pixabay
    第二天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取决于你注意了哪些方面。如果你注意了学生的声音,第二天你可能记得声音而不是长相;如果你注意了长相,你可能不记得声音而只是长相。

    书中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教案:带领四年级学生在“地下通道”里做饼干,因为这是当时黑人逃亡奴隶的主要食物。这位老师请教作者对教案的看法,作者回复说:学生可能花四十秒的时间思考饼干和“地下通道”的关系,花四十分钟称量面粉,搅拌起酥油等。

    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余烬。

    记忆,就是烟花过后,留下的那些。一层一层,就这样慢慢地覆盖在你的大脑皮质上。没有努力燃烧过,怎能留下痕迹?同样,记忆也是如此。没有反复提取过、没有刻意练习过,怎能记住?
     ——阳志平博客
    以上是关于思考、记忆的核心内容。还有一些刻意练习、学习风格的内容没有放入。这本书信息丰富的同时可读性也很强,语言通俗,翻译流畅,强烈推荐哦!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