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成目的,你会使用过激手段吗?
01.
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
在大功劳和大成绩面前,如何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谦虚谨慎、内敛低调,实则是一门大学问。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做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战国的局势。
当时秦军围住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
赵老板和他弟弟平原君,多次求援魏老板和信陵君(魏老板的弟弟),魏老板派将军晋鄙率军去援救。
半道接到了秦老板的威胁,“谁妨碍我,转头我就收拾谁”。魏老板被唬住了,命晋鄙原地驻扎。
然而平原君一直责备小舅子信陵君,你号称义气高尚,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现在却对赵国、对我,甚至对你姐姐都不管不顾了。
这使信陵君犯愁,自己想救却没兵,有兵的哥哥却不敢去救。
面对同样的情形,魏老板和信陵君的选择截然相反。
魏老板担心与秦国结梁子,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危:
如果发兵救赵,秦国会收拾我
我不想挨秦国揍
------------
所以,我不能发兵救赵
条件推理,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的形式。
在信陵君这边,与秦国结不结梁子我不考虑,最主要的是维护“人设”。
如果友人有难,我必然要伸手搭救
友人(平原君及赵国)被围攻
------------
所以,我必然得去救援
兄弟俩所站的立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和决断就会有差异。
02.
邯郸被围困,赵国在等救援。
如果等不来了,邯郸被攻克,那么赵国就完蛋了,七雄并起的战国就可能成了六国;
如果等来了,保住了邯郸就保住了赵国,整个战国局势还会保持原有的平衡。
信陵君倾向于援救赵国,一来维护自己的人设,二来平衡国际局势。
于是,他采纳门客的建议,通过魏老板的宠妃如姬拿到了能调动魏军的兵符,在义士朱亥的陪同下来到了晋鄙大营。
假传魏老板的命令代替晋鄙,合了兵符后,当晋鄙质疑时,被朱亥当场击杀。
如何调遣军队,信陵君与门客的认知一致:
有兵符且有主将配合,才能调遣军队
(如姬帮忙偷)得兵符
(击杀晋鄙)换成配合的主将
------------
则,可以调动军队
先前的信陵君有救赵的意愿却没有能力(兵力),现在有了军队,就开干。
如果有军队,能立刻去救援赵国
信陵君可以调动军队
------------
则,信陵君能立刻去救援赵国
条件推理,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的形式,逻辑成立。
信陵君挑选了八万精兵,径直朝围困邯郸的秦军进攻。秦军始料未及,被打的溃不成军,撤了回去。
保住了邯郸,也保全了赵国。
03.
为表感激之情,赵老板和平原君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碰面之前,谋士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能忘记的,有不能不忘记的。
信陵君:怎么说?
唐雎:别人对自己有恩德,自己不能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德,就不可不忘记。您杀了晋鄙,败了秦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这对赵老板来说是很大的恩德,现在他们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希望您能忘掉救下邯郸、保全赵国这件事。
信陵君:我谨遵你的教诲。
作为谋士的唐睢是个智慧的人,他先给信陵君把事情分成了两类:
不让自己忘记的——别人对我的恩德
得让自己忘记的——我对别人的恩德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推理:
如果对别人有恩德,就需要忘记
救邯郸对赵国是大恩德
------------
所以,需要把这件事忘掉
面对大功劳,唐睢的提醒是及时的,信陵君也能听进去,他们都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很好的避免了后期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深知自己盗取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一定会让魏老板恼怒。
于是,他让将领们带着魏军返回了魏国,而自己和门客就留在了赵国,十年没有回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了达成目的,你会使用过激手段吗?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