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
01.
有个年轻人跋山涉水,来到大西洋的一处小岛上,找隐居在那的一位高人,想学些知识。
见到高人后,年轻人说了来意。不料这位高人是个诡辩家,几句话就把年轻人给弄糊涂了。
诡辩家:你是想学知识的?
年轻人:是的。
诡辩家: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你想学的吗?
年轻人:不,我不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
诡辩家:那么,你是想学你不知道的东西了?
年轻人:是的,我想学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诡辩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马,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马的知识吗?
年轻人:不,不可能想学关于马的知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有马。但是,老师啊,我是知道有马的,世界上确实有马这种动物存在…
诡辩家:且慢,我问你什么,你回答我什么,你不要岔到其他地方去。让我再问——如果你不知道大西洋这里有一座神秘的小岛,你能想到要去学习关于这个小岛的知识吗?
年轻人:不会想去学习关于我根本不知道的小岛的知识。
诡辩家:如果在小行星带有一颗外星人发射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你当然不知道,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这颗小行星的知识吗?
年轻人:不,不可能想要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诡辩家: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
年轻人:是的。
诡辩家:你刚才说,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现在你又说,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的东西。而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了。
年轻人:是这样的吧?!
诡辩家: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那么,你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呢?
经过这番诡辩,这个年轻人似乎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
问题出在了哪?
02.
我们来看看年轻人是如何被一步步弄糊涂的。
年轻人一上岛,表明了来意“想学些知识”,解释为“有些知识是想学的”,是真实的。最后在与诡辩家问答中得出“没什么东西是想学的”,一五一十推导似乎也符合逻辑。
“有些知识是想学的”与“没什么东西是想学的”
它们看似一对矛盾判断——或者A或者-A,两者中必定一真一假。
可是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说“A真实、-A也真实”,就陷入了自相矛盾中,糊涂了。
要破除矛盾,就必须辨识出其中一假,或者证实它们两者并非矛盾关系。
既然年轻人是奔着学知识而来,那么“有些知识是想学的”这一意图真实。我们重点从“没什么东西是想学的”这一判断的真实性来看。
诡辩家提到“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利用了二分法将事物一分为二——
或者是学习这一部分,或者是学习另外一部分。
根据前面问答,这一部分——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想学习的东西;根据诡辩家的推理另一部分——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想学习的东西。
否定了两个组成整体的部分,也就否定了整体,得出“没什么东西想学习”。
这里,年轻人表达的“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想学习的” ,意愿为真。
那么逻辑学家推出的“不知道的东西,不是想学的”是否真实?诡辩家连续举了3个例子进行类比论证——
如果你不知道马,你就不会想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如果你不知道小岛,你就不会想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如果你不知道小行星,你就不会想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
如果你不知道X,你就不会想学习关于X的知识
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即“你不知道的东西,你不想学习关于它的知识”的结论是真实的。但是它是不是和年轻人所说的“不知道的东西,不是想学习的东西”呢?
这个对话之所以把年轻人弄糊涂的原因就在此。
03.
在最开始的三句对话中,年轻人所说的想学知识,包含两个元素:
一是知道某事物存在,二是对它的具体知识还不知道(未掌握),所以要请教学习。
所以,当诡辩家问“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你想学的吗?”,年轻人给了否定回复,指的是:
我知道这个事物存在,也知道(掌握)了它的具体知识,不是我想学的。
当诡辩家问“你是想学你不知道的东西了?”,年轻人给了肯定回复,指的是:
我知道这个事物存在,但不知道(未掌握)它的具体知识,这是我想学的。
如果坚持这个“想要学习的知识”概念,那么对话就相对清晰。
然而,诡辩家紧接着的论述却跑偏了——偷换话题。他用三个例子做类比,推得的结论为:不知道这个事物的存在,就不会想了解它的知识。
年轻人的观点——
我知道某个事物存在,但没掌握(不知道)具体知识,所以想要学。
我知道某个事物存在,但掌握(知道)了具体知识,所以不想学。
诡辩家推出的观点——
你不知道某个事物的存在,就不想学。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和最开始的讨论没有关系。诡辩家就这样把对话中讨论的概念给转换了。
导致“不知道(存在)的东西不想学”等同于“(知道存在)不知道(具体知识)的东西不想学”,这与年轻人“知道存在,但不知道其具体知识的东西想学”的说法矛盾,使年轻人陷入了糊涂境地。
此时,年轻人如果清楚导致自己糊涂的原因何在,再完整、准确地把自己的意图澄清出来——
我不是要学习我不知道它存在的东西,而是要学习我知道它存在,但不知道它的具体知识的东西。
先前因诡辩家偷换概念导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有时候弄糊涂我们的并非是多么复杂多么难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所讨论事物的概念被曲解、或被偷换所致。
转载请注明来源:你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