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省略三段论的识别
01.
省略三段论,即省略推理,为我们思考和表达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让我们对推理有效性的判断多了一些困难。
如果是完整的推理,它是否有效,一看便知;但面对省略推理时,因为“省略”了条件,推理“不完整”,我们就很难判断。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要怎么办呢?
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再判断!
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判断给出的部分是否含结论。
通过查找关键词,像“因此”、“所以说”、“推出”等,来判断已给出的部分,有没有结论。
如果不含这些词,也没有包含意思相似的词,就可以判定它省略了结论。
我们再根据给出的两个判断所指代事物,确定大、小前提——表明一般性原则、规律的是大前提,描述具体事物、现象的为小前提。
比如:
边牧是聪明的狗子,它是一只纯种边牧。
第一句判断“边牧是聪明的狗子”,这个说法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它在这里做大前提;
第二句判断“它是一只纯种边牧”,描述了我们在说的那只宠物狗,它在这里做小前提。
由大、小前提推出结论:它是一只聪明的狗子。
把推出的结论补充进推理中,然后通过三段论的“五条规则”进行校验,来判断这个推理是否有效。
02.
如果省略推理中,包含了“因此”、“所以说”等结论提示词,那么它可能省略了前提。
这样,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根据结论的主、谓项,判断另一个给出部分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
先确定了结论,再根据它的主、谓项,来确定另一个判断。
一般情况下,结论的主项是推理的小项,谓项是推理的大项,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
其次看另一个判断所含的词项,如果它同结论中的主项一致,则该判断就包含推理的小项,为小前提,那么这个推理省略掉的就是大前提。
比如:
它是一只纯种边牧,所以它很聪明。
由第二句“所以它很聪明”中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句判断是推理的结论。
该结论的主项是“它(这个宠物狗)”,谓项是“聪明的(狗子)”。
再看另一个判断“它是一只纯种边牧”,其中所含的“它(这个宠物狗)”,与结论中的主项一致,则这个判断为推理的小前提,从而可知这个省略推理省略的是大前提。
03.
如果根据结论的主、谓项,及另一个判断所含的词项,分析得出省略了的部分是小前提时,又如何呢?
比如:
边牧是聪明的狗子,所以说它很聪明。
我们已经判断出了第二句“所以它很聪明”是推理的结论,它的谓项是“聪明的(狗子)”,会在大前提中出现。
再看给出的另一个判断“边牧是聪明的狗子”,其中所含的“聪明的狗子”,与结论中的谓项一致,则这个判断为推理的大前提,从而可知这个省略推理省略的是小前提。
当我们判断出了省略的部分是大前提(或者小前提)之后,要怎么做呢?
第三步,根据结论与已知前提,补充对应的另一个未知前提。
如果要补充小前提,就可以通过结论的主项(小项)和大前提的中项,构成被省略的小前提;
如果补充大前提,就可以通过结论的谓项(大项)和小前提的中项,构成被省略的大前提。
然后将构成好的部分,补充到省略推理中,使它成为完整的三段论。
最后,再通过三段论的“五条规则”进行校验,即可辨识省略三段论的有效性。
以上我们简单了解了省略三段论的识别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省略三段论的识别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