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着毫不相干的事,却可能被一些人关联起来,去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table of contents

    那些看着毫不相干的事,却可能被一些人关联起来,去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01.

    有些路看似曲折,却是达成目的的必经之路。

    中山国的老板有两个宠爱的女人,一个是阴姬,一个是江姬,但是“老板娘”的位置只有一个,要得到就得争。

    起先阴姬这边争的意愿还不强,但她的父亲架不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怂恿。

    怂恿这场争夺、同时也是这场争夺的导演的人叫做司马憙,他对阴姬的父亲说——

    您女儿必须得争取当“老板娘”!

    如果能成功,那么您就可以得到很多封地、管理万民,拥有尊贵的地位;

    如果不能成功,您和您女儿就会遭到江姬势力的报复,到时候你们恐怕连性命都不保呀。

    司马憙在这里的说法,顺着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来引导: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如果争位成功则获得利好;

    如果争位失败则遭受报复。

    阴姬的父亲是人。

    ------------

    那么,阴姬的父亲也是趋利避害的。

    而这里要做到趋利避害,司马憙只给了一种情境,就是:争夺“老板娘”的位置,而且必须成功。

    阴姬的父亲接受司马憙的说法,并许诺他事情办成后必将会好好报答他。

    02.

    说干就干,司马憙的第一步是见到中山国的老板,见到之后——

    司马憙说到:大王我已经有了削弱赵国、强大中山国的办法了,只是现在我还需要去趟赵国做一些考察,之后再给您提供具体的、可落地的方法。

    中山国的老板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他去了赵国。

    等司马憙见到了赵国赵老板,他带着点遗憾的语调对赵老板下套,说到——

    大王,我听说赵国是擅长音乐、美女云集的国家。

    但是自打我到了贵国,走街串巷,观赏歌谣风俗,见到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却没看到有天姿国色的美女。

    这一句话,他就将套子扔了出去,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世间传言说赵国美女云集。

    可现实却是没有看到美女。

    ------------

    所以,赵国美女云集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赵老板有点纳闷了,我们赵国的美女如此漂亮,怎么在你司马憙的眼里就不算美女了呢?那你司马憙眼里的美女得是怎样的模样呢?

    赵老板这样一想,正中司马憙的圈套,他很自然的给赵老板说到——

    我曾周游各国,没有我不曾到过的地方,也见了很多美女,但要说给我影响最深的要数中山国的阴姬。

    我从未见过那样漂亮的女子,她的美貌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知道的人,看到她都会以为是仙女下凡了。

    她的容貌姿色实在超出一般的美女,至于说她的眉眼、鼻子、脸蛋、额角,那头形,那天庭,那真是帝王之后,而不是诸侯的嫔妃……

    经过司马憙这一通描述,竟然让赵老板心动了,就想得到这个阴姬。

    在战国时期,男性女性的地位极不平等,那怕贵为诸侯的嫔妃也会被当成交换、赠与,或者争夺的对象。

    同时,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中,强者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中山国较之于赵国就是个小邻居,被赵国压制着。

    所以赵老板才可以很自然的产生“想要得到阴姬”的想法:

    让我心动的我就想得到。

    阴姬是让我心动的美女。

    ------------

    所以,我想要得到阴姬。

    只是,司马憙没有胆量承担挑唆的责任,所以对赵老板的这个想法,他赶紧撇清了关系,说他是不自觉地说了出来,并请求赵老板不要讲出去。

    03.

    把赵老板装在了套子里,接着司马憙就回到了中山国,先是做“考察”汇报。他告诉中山国老板说——

    赵老板不是个贤明的君主。

    他不喜欢修养道德,却追求淫声美色;不喜欢仁义,却追求勇武暴力……

    叭叭叭说了很多,都是赵国的治理问题,以及赵老板个人的性格癖好,总之是赵国“仁义不施”。

    中山国的老板也不温不火的听着,直到他听到“赵老板想得到阴姬”时,变了脸色,非常不高兴。

    这一不高兴,就掉进了司马憙给他设的圈套,于是司马憙紧接着说:

    赵国是个强国,赵老板一旦有了“想要得到阴姬”的心思,他就有实力得到。

    一旦赵老板向您提出了这个要求,您就为难了。

    如果您不答应他,那么他就可能攻打中山国,您的国家就危险了;

    如果您答应他把阴姬给了他,您就会被诸侯耻笑连自己的女人都守不住。

    司马憙给中山国老板的这个圈套,是个典型的“假两难困境”:

    一旦面对赵老板的索要。

    如果不答应,则国家面临威胁。

    如果答应了,则自己遭受耻笑。

    不答应,或者答应。

    ------------

    国家面临威胁,或自己受到耻笑。

    这两个选项的结果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选哪一个都有问题,这就把中山国老板给困住了,该怎么办?

    司马憙随即给出了破除假两难困境的方法,他对中山老板说到——

    大王您可以将阴姬立为王后,这样就能断了赵王的念头。

    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个诸侯国索要别国王后的事情。即使他想来要,其他邻国也不会答应。

    在这里司马憙用了两个演绎推理:

    [迄今为止]诸侯国之间不会索要别国王后。

    [如果]阴姬立为中山国王后。

    ------------

    那么,就不会有别国来索要阴姬。

    赵国[对于中山国而言]是别国。

    ------------

    所以,赵国就不会索要阴姬。

    只要赵国不提出这个索要的要求,中山国就可以不用做“答应”或者“不答应”的选择,这也就避免了两难困境。

    中山老板觉得司马憙说的很在理,于是就立阴姬为王后。消息到了赵王那里,他也就没再提想要阴姬的事了。

    整个过程中司马憙为了达成目的,连哄带骗的把自己的目的和国家安危联系在了一起,看似走了很曲折的一条路,但是却顺利的达成了目的。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