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论证的五条规则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论证的五条规则

    01.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论证由论题(或者叫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

    要使得一个论证在逻辑上正确,并且具有说服力,那么它就需要遵守五条规则:其中两条关于论题,两条关于论据,一条关于论证方式。

    先来看看关于论题的两条规则——

    | 规则一:论题必须明确。

    论题明确,是论证的先决条件。

    假如我们对所要讨论的事物是什么都糊里糊涂的,那就无法找出适当的论据与正确的论证方式来证明它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若论题模糊,就无法进行证明。

    为了确保论题明确,我们需要考察这几个问题:

    • 论题的判断形式是什么?
    • 论题中所包括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 论题的真、假条件是什么?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有逻辑知识和该论题所涉及的具体学科知识做支撑。

    | 规则二:论题不能转移或偷换。

    这是同一律对论证的要求。

    论证过程中,一旦我们把原来需要证明的那个论题无意地、或有意地给换成了另一个,就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这是一种逻辑错误,它不能证明我们需要证明的那个论题。

    在比较复杂的论证中这一逻辑错误比较常见,由于论证过程较长,就容易把原来所要论证的那个论题给不知不觉地换成了另一个。

    常见的情形是,要么把原来的论题换成另一个断定更多(或更少)的,出现了“过多证明(或过少证明)”;或者换成了另一个虚假的,出现了“稻草人谬误”。

    因此,不管论证过程多长、多复杂,我们都要紧紧地围绕论题,避免类似逻辑问题的出现。

    02.

    再来看看关于论据的两条规则——

    | 规则三:论据必须真实。

    论题的真实性,是由论据的真实性推导出来的,如果论据本身不真实,就不可能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这样就会犯“虚假论据”,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比如:

    我告诉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日月星辰都围绕它转。”

    依据常识你知道“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这一论据是假的,所以“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必然是假的。

    或者犯“预期理由”或“想当然”的逻辑错误。比如:

    我说“火星上是有人的,因为人们观察到了火星上的‘人工运河’。”

    你会质疑“观察到的一定是‘人工运河’吗?”,这个论据的真实性还未得到确定,就无法支撑论题为真。

    | 规则四: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

    论据不但必须是真实的,而且必须同论题有逻辑关系,可以必然地推出论题。

    否则,即使论据本身是真实的,但它对论题来说只是形式上的论据,用它建立起来的“论证”还是站不住脚。

    这种“证明”要么是完全无效的论证,要么是故意做作的诡辩。比如:

    “张三中午吃了快餐”推不出“张三得到了老板的赞赏”,而“张三攻克了技术难关”才能支撑“张三得到了老板的奖励”这一论题。

    同时,我们也得避免“因为爱,所以爱”式的循环论证,用依靠论题成立而成立的论据来证明论题,就会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03.

    最后看看关于论证方式的这条规则——

    | 规则五:论证方式必须符合逻辑规则。

    从论据推出论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逻辑规则;否则,即使有真实的论据,也不能保证论题必然为真,使论题得到证实。

    若违反了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为了避免这类逻辑错误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几点反思:

    • 其一,论证中采用的推理形式是否正确?
    • 其二,论据是否真实,是否与论题相干?
    • 其三,有没有“以人为据”,或诉诸权威?
    • 其四,有没有模糊范围或程度,误用全部与部分、相对与绝对?

    通过这几个点的反思,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我们的论证方法符合逻辑规则,尽可能的避免“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以上我们简单的解了论证的五条规则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