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什么是判断
01.
先来看几个句子——
a.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b.今天不是星期三
c.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
d.大华在谈恋爱
e.楼下的施工队在凿路面
看了这几句话,你能得到些什么信息?
它们各自都表达了某种有实质内容的意思,不是肯定了些什么,就是否定了些什么。
像这样对对象——公务人员、今天、大华、施工队等——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它的某些属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判断。
判断由概念与概念联系而成。
比如“爱人”这个概念,如果不把它同“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联系起来,干巴巴的“爱人”两字,意义不大。
如果关联了起来:
爱人 是 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
这样就有了意义,也更容易被理解。
02.
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我们思考问题本身就是凭借判断来进行的,并且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示出来的。
可以说在我们所说的和所想的一切事物——思想、语句——只要它表达了某种内容,就一定含有判断。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看看判断的基本结构:
爱 人 | 是 | 亲密关系中的陪伴者
公务员 |不是| 人民的主人
↑ ↑ ↑
主 项 | 联词 | 谓项
这个描述中,主项指议论中所要说明的对象;谓项表明的是该对象的某些特性或状态;联词表示肯定或否定,负责关联主、谓项。
这样的描述就能代表一个有确定范围、可以交流的思想。
在逻辑范畴,为了简单的表达,一般用字母S代表主项,P代表谓项,用“——”表示关联,则,文字描述可改为:
S是P,或者 S不是P
进一步概括为:S——P
不论表示肯定还是否定,判断的“S——P”这个结构是不变的。
如此,当我们辨析一句话是不是判断时,拿着套用这个结构就行。
03.
如果我们仅讲逻辑,那么“判断内容真假”的问题就不会被关注,只需判定判断是否依照S——P的结构呈现,而分对错。
一个思想是不是确定的,是不是自相矛盾的,是我们在逻辑里判定判断对错的标准。如:
苏格拉底是不会死的
就该判断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是个虚假判断;若仅从判断的结构来看,就得承认它符合判断结构“S——P”的,即是正确的。
如果像:
我现在吃饱了还饿死了
自相矛盾!“吃饱了”和“饿死了”不会同时存在,对于这类胡言乱语,就得从判断结构上判定它是错误的。
但这不是批判性思考着的目的,批判性思维要确定判定内容的真假状态。
这里的真假不是逻辑上的,而是他的判断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
如实反映了的,就是真实判断;反之,就是虚假判断。比如:
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个判断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公务人员)和属性(人民公仆、人民服务)的关系,就是真实判断;
但是,像:
苏格拉底是不会死的
很显然苏格拉底已经死了,这个判断的内容就与事实不符,即虚假判断。
区分清判断逻辑结构上的真假,与判定内容-判断意义上的真假,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判断这种思维形式。
以上就是我们对判断的初步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什么是判断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