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论证] 说观点,[解释] 讲缘由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论证] 说观点,[解释] 讲缘由

    01.

    不管是“因果解释”还是“因果论证”,都涉及到了“因果”,也就是因果关系——现象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因”就是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且先于这一现象的现象;

    “果”就是结果,指的是原因——先前的现象——发生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

    好比“我手机关机了”是“我手机没电了”这一现象的结果,因为手机没电了,所以它关机了。

    当然,并非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现象之间都是因果关系,我们还要判断该“结果”是否由“原因”的作用所产生。

    比如“我手机关机了,于是我打开了电脑”,“手机关机”无法产生“我打开了电脑”,两者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但不是因果关系。

    我们所说的因果论证,简单理解为:通过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成立的论证方式;

    因果解释,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或多个)现象和另一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阐明作为结果的现象的解释方式。

    一个偏向论证,一个偏向解释。

    02.

    尽管两者所指不同,但是用于因果解释的语句也可以用于因果论证,导致它们不易区分。

    因果论证的本质在于论证观点。

    这里的原因就是论据,主要原因就是主要论据,次要原因就是次要论据。

    每一条原因(论据)的呈现,都是为结果(论点)的成立提供支撑。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前者支持后者的情形”,来判定它是否为因果论证。

    接触因果论证,会让人觉得它是在利用因果关系来表达某种观点,最终内心生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判断。

    再看因果解释,它的本质在于解释现象。

    这里的原因就是为了从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阐明作为结果的现象,之所以如此的缘由。

    每增加一条原因,就会对作为结果的现象,多增加一条说明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原因的出现是否为结果之所以如此,多提供了一种说明”,来判定它是否为因果解释。

    接触因果解释,会让人觉得它是在利用因果关系来阐明某个现象,最终内心生出“明白了”或“不明白”的反应。

    03.

    在具体应用中,它们两者也有不同。

    应用因果论证时,需要注意三点:

    a.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会成为论证的重要论据,次要的适当展示,与论题不搭边的不用提及。

    b.一果多因,看因;一因多果,看果

    前者辨识论据质量,高质量的论据更能支撑论点;后者探索可能的论点,扩展了看待问题的边界。

    c.现象既可是因又可是果,但不能混淆

    一个现象不能凭空出现,它一定是某些其他现象所产生的结果;作为结果的现象也会变化,会成为其他现象产生的原因。

    而在因果解释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两类划分:

    a.物理因果解释

    比如问及“车怎么爆胎了?”,寻求是“爆胎”这个物理现象的解释,想了解的是具体原因;而非证明“爆胎就是质量不好”这类观点。

    b.行为因果解释

    比如问及“为什么投票通过了这个提案”,寻求的是大家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行为背后的原因,想弄明白的是选择的缘由;而非证明“通过这个提案是个错误的选择”这类观点。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因果解释因果论证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