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基本要求:反思质疑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基本要求:反思质疑

    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这里要说的反思质疑的精神,由“反思”和“质疑”两部分组成。

    反思,是对自己思考的观点进行再次思考。

    反思不是重复,而是将思考对象从原事物转移到了对它已经形成的观点上,并对这个「观点」及其「推导过程」进行推敲、审验和评估,核查前一次思考过程可能存在的偏见、妄念等缺陷。

    好比,看到一辆陆地巡航舰觉得“这车很霸气,值得入手”——初始的观点,反思则意味着要问“为什么说「它很霸气,值得入手?」”,来核查之前用哪些理由支撑它“霸气”,又用哪些理由支撑它“值得入手”?这些理由是否真实?这些理由与观点是如何关联的,能否推导出这个观点?

    02.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是反思之所以能进行的动力。

    指的是听到观点或看法时不盲从,而是本能的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么说?理由何呢?理由真实吗?理由和观点相关吗?……如此,对一些观点或看法是否是值得信、行动方案是否合理等持疑问,就是质疑。

    好比,看到“国家提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在本地过春节”,有人就说“这样的倡议非常好!”,也有人说“这是强制约束公民的自由权益”……那么,你觉得谁更可信?

    质疑,就意味着去探究各观点背后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是客观的还是臆造的、理由和观点是正向关联的还是无关的……从而弄清各种观点的可信程度。

    当然,质疑不是情感性的怀疑。不是诸如:大华和小米意见不和,就是因为在A事上小米得罪了大华;强子不赞成龙哥的方案,就是因为龙哥的方案会伤害强子的利益……这些都是情感性怀疑,针对了对方动机,而漠视了观点、理由和论证,是不理性的思维,不属于质疑。

    03.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知识的钥匙。

    反思质疑的精神,可理解为,对一切事物、观点都要持疑问态度,多问“为什么”,随即去探索答案,当答案得出之后再对整个思考过程进行思考,以确保前面思考的理由真实、推论合理。提炼了看就是:疑问-解答-反思。

    反思质疑于我们扩展对世界的认知非常重要。比如,

    爱迪生看母鸡孵出了小鸡,就问“我能孵出小鸡吗?”;

    牛顿看到苹果落到了地上,没觉得习以为常,而是问“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

    瓦特看到开水壶在“咣咣咣”跳个不停,没有觉得司空见惯,而是问“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它们对这些事物进行发问,去探究竟,并对探索过程及结果进行一次次反思修正,最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当然,我们这里也可以问:上面的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吗?它们能支撑反思质疑精神的价值吗?)

    相反,如果没有反思质疑精神,就会沦为一群迷信专家/大V、轻信明星、盲捧潮流、墨守成规、跟感觉走、轻率武断的人,最终把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04.

    有理有据,斟酌评述;未见全貌,不予置评。

    掌握反思质疑的精神,方法不难,就“疑问-解答-反”三步骤:

    一、遇事不盲从,先问“为什么?”;

    二、探索具体原因并找到答案;

    三、把整个过程进行反思。

    之后进行表达,一般形式如 “我的观点或看法是……,理由是……”、“我之所以这样做/想,是因为……”等,就是契合反思质疑精神的。

    在面对他人的观点或看法时,本能的问三个问题:

    一、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真实吗?

    二、理由与观点有关系吗,关联程度如何?

    三、由理由到观点的推论过程是合逻辑的吗?

    以此来判断这个观点或看法是否可信。若对这三个问题不确定,就需保持悬疑态度——不下判断。既不轻易接受,也不轻易拒绝。直到弄明白,才能客观地进行判断。

    以上,就是关于批判性思维中批判性精神的基本要求——反思质疑的内容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