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一篇说说我们如何自觉的、有意识的判断一句话是真是假。
-01-
记得有次晚上去买包子吃,要了一个牛肉包、两个粉条包。老板把包子装好递给了我,拿手里一摸:“老板,这包子怎么是凉的?”,老板没有回应我的目光,视线游离在蒸笼和灶台上拿抹布这拭拭那擦擦,回了句:“我们的店马上要转让了。”我:???……
这是什么和什么?以至于这个事让我耿耿于怀。同时,这件事中也有两处可拿着琢磨真假用以消遣。
其一,包子铺老板说的是不是真的?
即“店马上要转让了”这句话是真是假,其实这个很好知道,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隔段时间去看看店还在不在,不就知道了吗。时至今日已有3年时间,它还在那每天卖着包子。禁不住想,当年包子铺老板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只不过晃神搭一句算回复罢了。
当然,这只是说法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形,好比“我想买这套房”和“拿到了房产证”是两回事,至于最后拿不拿得到,还得看过程顺不顺利。所以包子铺老板的这个说法,在当时他说的时候很难判断真假,得靠之后的行动结果才能得知。
其二,我问的“包子怎么是凉的?”,他回复“店马上要转让了”,这是个什么神奇逻辑?
我是想知道“包子凉了”的原因,毕竟在包子铺现买应该是热乎的,现在却是凉着的,这里出现了对包子的认知偏差,我得了解原因以解释通。老板按正常套路(思维)应该告诉我“因为……(理由),所以包子凉了”,这里结合他的回复,整理大意为“因为店马上要转让了,所以包子凉了。”
“因为店马上要转让了,所以包子凉了”就说你听着觉得怪怪?再一推敲就知道了这个说法是假的,给出的理由支撑不了结论,于是它不能使我信服,甚至让我理解清楚都难。
-02-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是包子铺的老板们,如何保证自己说的话能很好的被理由支撑,更容易使人信服呢?这也就是我们本篇文字所要介绍的内容——自觉的区分“好”理由和“差”理由。这怎么说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推敲一下。比如,
你和朋友大壮在聊今天下午4:00~6:00的狼人杀活动会有谁来参加。
大壮信誓旦旦地和你说到:华哥不会来。
你对此有点拿捏不准,不知道该不该信,自然地问了句:为什么说华哥不会来?
此时,大壮为了支撑刚刚讲的“华哥不会来”这个说法,可能给出很多种回答。这里我们来假设3种大壮有可能给出的回答:
A.他可能说:我可受不了他,而且我想玩得尽兴。
B.他可能说:华哥很内向,不怎么参与这类桌游活动。
C.他可能说:华哥中午刚去北京出差了,下午赶不回来。
上面三种回答,你觉得哪种更容易理解、更能支撑大壮说的“华哥不会来”这个结论。换句话说,大壮以哪种说法回答你“为什么华哥不会来”,你才更容易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03-
就上述三种回答,我们来逐一做个分析:
A回答对于“华哥不会来”这个说法,没有给出什么好——能够支撑说法/观点/论断正确的——理由。“受不了华哥”和“想玩的尽心”纯粹地是大壮个人喜好的表达,与“华哥会不会来”没有直接关系。“华哥会不会来”是华哥的事,大壮的个人喜好并不能决定华哥会不会来。好比“我讨厌下雨天”不影响“未来连续一周有强降雨”,这里并不会因为我讨厌下雨,天就不下雨了,下不下雨是老天爷的事。
B回答却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华哥很内向”,这里借用了一个隐藏的观念“内向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和一个常识“狼人杀是一款多人参与是桌面游戏(活动)”,于是形成了一个简单地推论——
因为“内向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而“华哥很内向”,则可推出“华哥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又因为“狼人杀是一款集体参与式桌面游戏(活动)”,所以“华哥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参与狼人杀游戏”。因为这次我们玩的是“狼人杀”,则“华哥可能不会来。”通过以上推论可以看出,此回答给出的理由正面支持了“华哥不会来”的说法。
C回答给出的理由——“哥中午刚去北京出差了”,只要这个理由真实,那么它就能为“华哥不会来”的说法提供很强的正面支持。这里借用了一些地理及旅行常识,比如“深圳到北京坐飞机单程最少需3小时左右”、“中午,即12点左右”,组成了一个简单地推论过程——
因为“深圳到北京坐飞机单程最少需3小时”,华哥是“乘中午12点的航班从深圳飞往北京出差的”,那么“华哥下午3点左右人在北京出差”。若出差办公需“1小时”,工作完成之后再及时乘飞机返回深圳,到深圳的时间也到下午7点了,因为我们的活动时间是“下午4:00~6:00”,那时我们的活动已经结束至少一小时了。即,下午的活动,华哥肯定是参加不了的,那时华哥要么在工作、要么在飞机上,就是不可能出现在狼人杀活动的现场。那么,这个“北京出差”的理由,就为“华哥不会来”这个说法做了实打实的支撑。
-04-
上面A回答里的理由就是我们说的“差”理由,B和C回答里包含的理由就是所谓的“好”理由。当我们自觉不自觉的评价这些理由好坏的时候,就是大脑在辨识关于某一个说法的理由是真是假、能不能支撑说法成立的过程。了解学习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区分我们赖以相信某一说法的理由,到底是好还是坏。
这里关于“好”(与“坏/差”)的这个说法,得特别说明一下。
首先:用这个字眼和道德伦理毫无关系。即因为“好”的理由而相信某一说法并不意味着道德上的正确、高尚;同样,因为“坏/差”的理由而相信某一说法,也不意味着道德低下、缺乏。
其次:这里说的“好”理由与“真”联系紧密,亦即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说法。对于某一个说法,“好”理由使之很可能为真,也就是说“它使这个说法很可能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对于一个说法,最好的理由使之必然,即保证它为真,保证它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
-05-
再问:学习这种觉察和辨识理由好坏的能力有什么用处?
之所以要了解学习它,是因为我们人类是理性的。也许你会质疑说“人是感性的”,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大部分人是感性的,但涉及到我们个人的具体工作、人生选择等关键事件,涉及到集体的科技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等重大的问题,都需要理性出面做抉择,带着我们个人,以及社会集体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作为理性的人,我们本能的希望自己的说法是真的,是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只有如此我们才会选择相信,并依此行动;如果是假的,则不信。而要达到这种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好的理由,才去相信。
注:上文中说法、观念、观点、判断、结论等词先以同义词视之,指是有某种固定范围的表达。
转载请注明来源: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