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不能只说我困难,得想想别人为什么得帮我

table of contents

    求助不能只说我困难,得想想别人为什么得帮我

    01.

    比起得到,人更害怕失去。

    韩国的雍氏城,被前来进犯的楚国围了足足五个月。

    韩老板急得团团转,一次又一次的派使者去找老大哥秦国求援,可秦国始终没派人来。

    没办法的韩老板只能再派高管尚靳到秦国求援。尚靳见到了秦老板说到——

    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个屏障,别国要打秦国,韩国先挡着;秦国要打别国,韩国就是先锋。秦、韩是利益相连的。

    如今韩国面临亡国之危,秦国不能不援救啊。

    我听说过“如果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考虑。

    尚靳的说辞中,阐述秦、韩关系时,引入了“唇亡齿寒”的故事。

    并以此进行了类比论证,试图说服秦老板出兵援救韩国。

    如果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韩国相当于一个人的嘴唇

    秦国相当于一个人的牙齿

    如果韩国没了(嘴唇没了)

    ----------

    则,秦国会受损(感到寒冷)

    当时的秦老板还小,大小事都由代理董事长——他的老妈芈月——宣太后做主。

    宣太后听人传达了尚靳唇亡齿寒的说法,觉得那么多韩国使者中,就这位先生的话说的在理。

    于是,就召尚靳进宫详谈。

    02.

    能见到掌握实权的话事人,求援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尚靳高兴的同时,又在心里嘀咕,发兵救援很清晰的事,宣太后还要谈什么呢?

    没成想一见面,太后就对他讲了一段她与已故老板(她老公)的“私密事”——

    以前我和我老公亲昵时,他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觉得很沉、不舒服,无法动弹;

    但是呢,当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没有觉得沉、没有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有点甜蜜。

    正当尚靳猜想太后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时,她来了个自问自答——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这样对我来说稍微有些好处。

    宣太后通过自己的故事,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对我有好处,我才愿意做。

    类比到当前韩国求援的事情上——

    如果秦国去救韩国,军需粮草每天要耗费千斤银两。

    怎么才能填补这些损耗,让我秦国稍微得到一些好处呢?

    宣太后摆明了立场:不是不救,得有好处。

    结合她用故事表达的观点,就形成了一个条件推理:

    如果对我有好处,我才愿意做

    (假定)秦国救韩国对秦国有好处

    ------------

    则,秦国就愿意发兵救助韩国

    宣太后的话里隐藏了这个结论,然而他们两人都明白:要让秦国就韩国,就得给秦国好处。

    03.

    尚靳回到韩国,给韩老板汇报了工作。

    韩老板认为这是趁火打劫,觉得跟这样的老大哥真窝气。

    只是当前又没办法,好处不想给,但兵还得借,于是又换高管张翠去秦国谈。

    张翠到了秦国称自己在韩国就病了,然后边休息边赶路,是花了两三倍的时间才到秦国的。接待他的是秦国高管左丞相甘茂。

    甘茂不理解:韩国已经很危急了,您却抱病不急不慢的来秦。

    张翠:没有没有,韩国还没到危急的时刻。如果危急了就会依附于楚国,我哪里还敢来秦国呢?

    甘茂:先生不要再说了,我明白了。

    张翠一说甘茂就听明白了,张翠是怎么说的?甘茂又听明白了什么呢?

    张翠简单地一句话,借助了两个隐藏前提,做了一个演绎推理。

    两个隐藏(未表达,但说话双方都明白)为:

    其一:秦和楚当前是敌对关系

    其二:敌国之间不通往来

    演绎推理为:

    一旦韩国危急,韩就会依附楚

    一旦韩楚联盟,韩就与秦为敌

    一旦韩秦为敌,我就无法来秦

    (现在)我代表韩国来秦了

    ------------

    则,韩国还未到危急时刻

    看似只有一句话,却包含了大量信息,好在甘茂都听明白了。

    他听明白了秦国如果不救韩国的要害所在——不救韩国,会导致韩、楚联盟危及秦国自身。

    04.

    想明白了这些,甘茂就进宫对秦老板和掌权的宣太后说明缘由——

    韩国那边之所以敢和楚国硬杠,还抵抗了这么久,都是因为韩老板认为能得到我们秦军的援救。

    现在雍氏城被围,而我们迟迟不肯援救,这样就会失去韩国。

    甘茂在这里先抛了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条件推理:

    如果秦不救韩,就会失去韩

    秦迟迟不肯发兵救韩

    ------------

    则,秦就会失去韩

    这样秦国会损失一个小弟,对于宣太后而言,这个结果她先前就知道,觉得损失了就损失了吧。

    可见她对损失了这个小弟之后的连锁反应思考的还不够。

    甘茂得讲明白呀,于是他继续说到——

    大王您说我们是坐等别人打我们有利,还是我们主动打别人有利?

    现在韩老板因为得不到我们的救援而忧郁不上班,二老板就可能趁机让韩国向南去跟楚国求和。

    一旦楚、韩联合,旁边的魏国就得顺从它们加入联盟,这样一来楚国就可能凭借三国的力量来进攻我们秦国。

    甘茂从秦国如果丢了小弟韩国为起点,进行了一连串后果推演:

    如果秦丢了韩,则韩向楚求和

    如果韩向楚求和,则楚韩结盟

    如果楚韩结盟,则裹挟魏加入

    如果三国联盟,则秦会受攻击

    ------------

    如果秦丢了韩,则秦会受攻击

    谁愿意冷不丁的被几个人盯上挨打呢,秦国自然不愿意。

    如果想要避免这种后果,那么就得在源头杜绝,得发兵救援韩国,保住这个小弟。

    于是,秦国立马派军从崤山出发,去解救韩国。

    可见,甘茂无疑是个明白人,弄听懂,也能说明白;张翠更是个聪明人,能巧妙地利用各种利害关系,在关键处将对方一军,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