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慧的阿凡提有一个《饭钱》的故事——
有一个穷人来找智慧的阿凡提求助:
“穷人活命真是难啊!昨天我在财主家饭馆门口站了站,财主就说我闻了他饭馆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我当然不给。他就到官老爷跟前告了我。官老爷决定今天判决。你能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
“行,行!”阿凡提一口答应了下来,就陪着穷人去见官老爷。
财主早就到了,正和官老爷谈得高兴。
官老爷一看见穷人,不由分说地就骂道:
“真不要脸!你闻了财主饭菜的香气,怎么敢不付钱?!快把饭钱付了!”
“慢着,官老爷!”阿凡提走上前来,行了个礼,说道:
“这人是我的兄长,他没钱,饭钱由我付给财主好了。”
阿凡提一边说一边从腰里掏出一个装铜钱的小口袋,举到财主耳旁边摇了几摇,问道:
“财主,你听见口袋里响亮的声音了吗?”
“什么?哦,听到了!听到了!”财主说。
“好,他闻了你饭菜的香气,你听到了我的钱的声音,咱们的账算清了。”
阿凡提说完,带着穷人,大摇大摆的走了。
看完故事,第一感觉:
财主是真狗无赖,阿凡提够智慧。
那么财主无赖,无赖在了哪;阿凡提智慧,又智慧在了哪?
知其然,也得知其所以然。
02.
我们来看看财主的无赖逻辑,是怎样欺负穷人的。他的结论为:
穷人要付钱给我。
给出的理由(或支持结论的依据):
他闻到了我饭馆饭菜的香味。
理由的补充:
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就等于吃了饭菜。
既然是“吃了饭菜”,那么“付钱”,就理所应当。
结论能不能成立,关键在于支持它的理由是否真实、是否相关。
“他闻到了我饭馆饭菜的香味”这理由是个事实。但是,仅有“闻到饭菜香味”不足以支持“要付钱”,理由虽真实,却与结论不相关。
财主为了使它们相关,做了补充理由“闻到饭菜香味”就是“吃了饭菜”,如果这句话成立——是真实的,那么“吃了饭菜,就该付钱”就讲通了。
问题就在于——这句话它不成立,“闻到”和“吃了”是两码事,不可能划等号。
“闻到”≠“吃了”
故意把事物的一方面属性(饭菜的香气味),与事物(饭菜)混为一谈,用“闻”的概念偷换“吃”的概念,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
诡辩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不真实、不可信。
否则,在柜台体验了一下新款手机,就得被要求购买;在大街上看一眼美女/帅哥,就会被她/他对象冲过来暴揍一顿……
若这样,随意划等号的胡搅蛮缠成了常态,是蛮可怕的。
这是故事里财主的无赖逻辑。
03.
我们再来看阿凡提的应对逻辑,他是怎样帮助穷人的呢?
阿凡提清楚财主的无赖逻辑是怎样的,但他没有正面地去辩解——事物的属性和事物的不同——没有去明说“闻到饭菜气味”和“吃了饭菜”是两个概念。
而是先让财主听到他口袋里铜钱的声音,然后得出结论:
钱付给你了。
给出的理由(或支持结论的依据):
你听到我钱袋子里铜钱的声音。
理由的补充:
听到了铜钱的声音,就等于得到了铜钱。
既然是“得到了铜钱”,那么“付清了钱”,也就成立了。
推理逻辑为,既然你(财主)的观念里认可:
事物的一方面属性,能代替这个事物整体。
那么得出“闻到饭菜的气味”就等于“吃了饭菜”,是理所应当;同理,你也必须得承认“听到了铜钱的声音”就等于“得到了铜钱”。
否则,你就会陷入自相矛盾中,咋说咋不通。
阿凡提在这里利用了财主的无赖逻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财主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顺利的帮穷人解脱了困境,讨回了公道。
闻了饭香不等于吃了饭,听到钱响不等于得到了钱……事物的一方面属性,不等于整个事物,偷换概念只会让讨论陷入困境、归于谬误。
为了避免偷换概念,进行有效讨论,时不时的对所提及的概念进行确认是很有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闻了饭菜香味就得付钱?咋不直接抢呢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