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匹马要请行家,治国却用了门外汉,搞什么?
01.
领导指出下属的问题,是“关爱”;但下属指出领导的问题,可能会被视为“以下犯上”。
作为下属,为了避免“以下犯上”,就得讲究说话的方式。
赵国有个说客,来到王宫拜见赵孝成王,目的是指出赵王用人不当的问题。他的整个劝说方式就很讲究。
说客:听说大王打算派人去买马?
赵王:有这事。
说客:那为什么到现在了还没派人去呢?
赵王:因为还没找到懂马、会挑马的人。
简单的对话中,说客引出了赵王愿意坚持的一个观点: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专业对口,效果更好。为了确认这个观点,说客进行了追问——
说客: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
赵王:他有公务在身,再说他也不懂马,不擅长挑马。
说客: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纪姬去呢?
赵王:她是个女人,更不懂怎么挑马了。
说客提到了两个人,都是为了强化观点。赵王的回复,就是观点的应用:
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建信君、纪姬都不擅长挑马
------------
所以,不适合派他们去买
通过“买马派谁?”的对话,说客引导赵王确认了用来做大前提的观念: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02.
接着,说客又引导赵王思考另一个问题:事情的重要程度。
一件事做好了,会有什么好处;做差了,会有什么危害。好处或危害越大,事情就越重要,反之,无关痛痒。
说客:如果买来的马,非常健硕,这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赵王:没什么好处。
说客:如果买来的马,不怎么好,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吗?
赵王:没什么危害。
根据“好处与危害”的预设前提,结合赵王的回复,可以简单推理:
买了好马,对国家没好处
买了劣马,对国家没危害
买了好马或劣马
------------
对国家治理都没什么影响
既然如此,对于以治国为责任的一国之君而言,买马的事无关痛痒。
但是,令说客“奇怪”的是——
大王为了无关痛痒的事,必须等擅长的人来做。
而关于治理国家的大事,大王却任用了不怎么善于治国的人(建信君),这是为什么呢?
很明显,治理国家比个人买马更重要。越是重要的事,越需要擅长的人去做。
可是,赵王的操作却是:
不重要的事,要等擅长的人来做
重要的事,却让不擅长的人做了
------------
到底哪个重要?
是不是越重要越得请擅长的人?
不仅说客不理解,就连赵王他本人也不清楚,无法回应。
03.
没回应没关系,至少说明赵王他听进去了。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动摇了,产生了冲突,因为一时无法明辨,只能沉默不语。
针对指出来的这个问题,说客进一步做了说明,他要给赵王点清楚、说明白,免得白来一趟。
说客:‘郭偃之法’中有‘桑雍’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
赵王:没听说过。
没听过没关系,那就科普一下,说客说到——
所谓‘桑雍’,就指您宠溺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爱妃等人。
他们可能会趁您饮酒至酣、头脑发昏时,向您提非分的要求。您一旦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在外面贪赃枉法。
说客之所以说到“桑雍”,目的是让赵王注意身边所宠溺的人。理由为推理:
如果惯着宠溺的人,他可能贪赃枉法
近臣、妻妾是大王宠溺的人
------------
所以,不能惯着他们任其贪赃枉法
告诫赵王:不能仅听自己宠溺的近臣、妻妾的一面之词,因为很多祸患都源自于自己所宠溺的人。
尤其不能轻易听信他们的任用建议,治理国家是大事,一定得选择擅长治理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买匹马要请行家,治国却用了门外汉,搞什么?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