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暗示对理性判断的影响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暗示对理性判断的影响

    01. 

    什么是暗示呢?我们来看几个说法——

    a.那对夫妇现在不吵架了

    b.是呀,他这次没有撒谎

    c.您这份加一个蛋还是两个

    d.好在春节每个人都回来了

    这些说法中,每一项除了明确表达的信息外,又有哪些信息是他虽没有说,但我们却有get到的呢?

    通过a我们有get到“那对夫妻以前常吵架”,从b中得知“他以往会撒谎”,c中默认了“这份饭要加蛋”,d中的“每个人”绝不是全世界所有人,而是在座的各位。

    类似这样,未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示意的举动,使他人领会的表述方式,就是暗示。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会不禁自觉地抱有某种期望,做出相应的假设。

    这些期望和假设有助于填补我们交流中的空白——明确含蓄的言语、解释示意的举动,使得我们不必就交谈的细枝末节进行冗长乏味的解释。

    我没说,或者我不用再强调解释,你也会懂,我们基于这个共同的信息再说别的。

    02. 

    我们这里提到暗示,目的是要辨识它是如何诱导人们做出非理性判断的。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 故意省略

    利用暗示,故意省略重要部分,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个部分的特别注意。例如:

    我不是说这肉吃起来太老,我是说没看见平常总在外面溜达的那匹马了。

    我们会得到什么暗示的信息呢?

    | 名褒实贬

    在某人/事期待高度赞扬时,却只给予轻微的赞扬,从而暗示他/它并不值得赞扬。例如:

    [推荐信中写道]  我想,小米女士为我们工作得不错…到目前为止,她被证明是能干的…令人惊奇的是,她看起来非常机敏。

    这样的推荐信并非鼓励对方雇用小米,虽然这段话没有否定的意思,但负面暗示隐含在了字里行间里。

    | 暗藏假设

    一般出现在诱导性的提问中,不管你回答是或者否,都将承认那个暗藏着的假设前提。例如:

    [听到有人问] 大强一直这么喜欢喝酒吗?

    我们会自然地假设“大强的确喜欢喝酒”,无论怎么回答,都不影响这一假设的存在。

    03. 

    面对种种表达中的暗示,要如何做到理性判断呢?

    不要着急搭话!

    而是就其暗示的信息/假设给拎出来,分析之后再做答。例如,面试时主考官问道:

    依您现在的业务能力,恐怕能找到比我们更好的公司吧?

    若回答“是的”,则此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可用;

    若回答“不会的”,又说明此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息;

    若模棱两可的“不知道”或“不清楚”,则又有拒绝回答之嫌,是态度问题。

    很显然,如果着急着作答,上述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是很理想。

    此时拎出问题中的假设“能力强的人容易跳槽”,并对它进行论述,效果可能好很多。回答可以是:

    不可一概而论,或许我能找到比您更好的公司,但别的公司在XXX等方面不如您重视,发展机会也没您这儿多…

    表达观点“能力强的人不见得容易跳槽”,他还是会看中XXX等方面,以及发展机会等因素。

    如此,不被隐含假设下套,便可以更为理性地做出判断,进行交谈。

    以上就是我们对暗示的简单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