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如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把公司做到了行业第一,这时行业内有家小公司想并入你,他投降了,自己不干了,认你当爹。
对你来说,他的一些业务还是挺不错,收了他不仅可以节省竞争成本,还能完善自己这块的业务。
但是有个问题,你知道那边负责来谈的人很有学问、很能叭叭,你会派怎样的人来接待他们呢?
- 是派同样有学问、能叭叭的人,让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好相处呢?
- 还是派更有学问、更能叭叭的人,去压制他,让来的人心服口服?
- 又或者是派没啥学问,类似闷葫芦的人去,任他卖弄学问,我整个不接话茬、不搭理?
三种做法,你会选哪种?
按我的认知和理解,当然选第一种了。
第一种做法最和谐,你自在,他开心,彼此尊重,平等、愉快的谈合作,岂不美哉。
不选第二种是不想显得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嘛;不选第三种是因为它有点不尊重人,即便是对方主动来“投降”,也不应该让对方不舒服呀。
然而我的选择放在1000多年前的大宋,面对领土归属问题,却是下策。
02.
宋朝初年,在江左(江左梅郎-梅长苏的那个江左,指的是“江东”,现在浙江、上海一带,是南唐所在地),有三位家喻户晓的文化人——徐铉、徐延休和徐锴,他们并称“三徐”。就连当时在河南开封的大宋君臣都知道他们学问渊博,尤其是徐铉。
那时的徐铉跟着南唐后主(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李煜),只是南唐气数已尽,李煜选择向初建的大宋称臣,于是派徐铉带队来开封朝贡谈投降的事。依照惯例,大宋这边要派人过去接他们,并且一路陪同。可是派谁去?犯难了。
如果学识上输了,有损国家面子。
一旦去的人学识不及徐铉。
------------
那么,他必然有损大宋的面子。
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臣子都怕输给徐铉,宰相也觉得这人难选,于是就把问题抛给了老板赵匡胤。
这宰相做的有点不厚道,不知道老板是做选择题不做填空题吗?好在赵老板不挑理,明白他们的顾虑,告诉他们这人我来选。
不久,赵老板让保镖老大提供10个不识字的队员名单,然后圈选了其中一名,说这个人可以。
其他大臣不解,但也不敢多问,于是就催促这个“天选之人”赶紧出发。
这个保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既然给人当差,奉命行事就成,于是渡江与徐铉会合了。
03.
会合后的一行人开始出发。
一开始,徐铉就按耐不住自己“汹涌的”学识往外溢,言辞流利,侃侃而谈,一路随行的人无不被惊艳。负责来迎接的这位保镖却感到十分为难:
如果不回应客人的话,显得不礼貌。
如果回应客人的话,却不知道说什么。
我回应或者不回应。
------------
都使我不舒服,要么不礼貌,要么无话可说。
于是,他只能嗯嗯哎哎地应着。但是讲嗨了的徐铉并没有丝毫察觉,依然喋喋不休。
一连过了好几天,徐铉都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回答,这才给整的没了兴致,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变得沉默不语了。一路上老老实实的到了开封。
再回头来看赵匡胤这样的安排,有三个点是其他臣子无法企及的:
- 首先是他能承担责任,大宋是我建立的,即便派人有差错,责任我能担;
- 其次是强者的那种霸道,你来臣服就得按我的规矩办,别提什么平等、尊重,我说的就是标准;
- 还有他对文化人秉性的了解,谁都不服谁,讲理一定要分对错,讨论必须得论输赢,这不是关乎真理不真理的问题,是面子。
在这些观念和认知的加持下,我的安排让你徐铉再牛也卖弄不了学识,挫了你的锐气,你们乖乖臣服就成。
转载请注明来源:赵匡胤 | 你有学问能叭叭,我就找人堵你嘴,反正我说了算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