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维】五:为啥他的话 听着就觉得是对的 ——“演绎&归纳”逻辑严谨的组织表达内容

table of contents

    结构思维】五:为啥他的话 听着就觉得是对的 ——“演绎&归纳”逻辑严谨的组织表达内容

    内容框架:

    图片

    本篇是关于“逻辑递进”的讨论,与前一篇内容性质一样,同属于结构思维内部的横向逻辑关系,重点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来组织表达内容,以使表达内容逻辑严谨、更具说服力。

    (一)

    工作中,只要是那些被我们觉得聪明的同事讲解项目方案,我们一听就能明白该项目的背景是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我们要采取什么对策,大家更容易理解、也清楚自己该如何配合以落实这个方案。

    而有的同事在你跟前讲了半天“然后…然后…又然后…再然后…”,你也弄不清楚Ta到底要说啥,至于你需要如何配合,也是一头雾水。

    再看,有的同事分享对市场的判断,既能从竞品分析中清晰地归纳出自己产品的优劣,又能通过市场规律、消费者动态等信息得出自己产品如何推广的方案。有条有理,层层深入,大家听了既认可、又信服。

    而有些同事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想说服大家一同做事情,结果前言不搭后语,东一拉西一扯,搞得大家不知所然。你说赞同吧,自己说不通,不赞同吧,Ta又是那么卖力的想做好这事。也是尴尬。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何在?

    还有以下几种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

    图片

    原因皆在于表达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组织方式的不同。有的压根不会使用,仅凭习惯在表述,尤其是遇到新的表达时就有点慌了神;有的在无意识的使用着,组织的内容结构质量高低不一而论;有的进过可以练习,可以系统地应用相关组织表达内容的思维工具进行高效的内容组织。

    (二)

    逻辑递进”原则就是高效组织表达内容的一种原则,它是结构思维里横向思考的原则,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将整体分成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部分给排列起来,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次序的表达结构。

    这样的表达结构,即是实现了同类事物之间的有机排列,使其与人们大脑中现存的固有认知规律相吻合,信息被接受和理解会变得更容易,从而提升了大家的表达沟通效率。否则,人们要理解、记忆一个全新的事物,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初衷不符。

    针对第一部分描述的问题,如果每位表达者在组织内容时可以尊崇“逻辑递进”原则,灵活地应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两种逻辑推理方式进行表达内容的整理,就可以更严谨、更清晰、更具说服力的把表达沟通事宜推进下去。

    (三)

    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表达思考、想法或方案,使其更具说服力,掌握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将是必由之路。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这两种逻辑推理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演绎推理

    指通过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过程。

    在应用时只要给出的大前提小前提无可争议,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必然结果,该结论就有一定的说服力。

    工作中,标准式演绎常见式演绎是我们时时会用到的两种演绎推理方式。

    1)标准式演绎

    大前提+小前提,以推导出结论

    从人们已知的事实或者认可的道理出发,用一般性特征去推断个别事物的特征。由于这个个别的事物存在于一般性之中,所以若当大家认可了一般性特征,自然不会反驳这个个别事物。这样的演绎逻辑也更具说服力。例如:

    公司每月10号发工资,今天是10月10号,则今天公司会发工资。

    其中,

    • 大前提:公司每月10号发工资;
    • 小前提:今天是10月10号;
    • 推导出的结论:今天公司会发工资。

    这个表达的内容组织方法便是使用了演绎逻辑的标准式,其结构如下:

    图片

    那么这个标准式演绎推理在工作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你以思维和表达能力见长,却在财务岗位上做会计,你现在需要向相关领导做沟通,以期把你调入更符合你特长的市场岗。

    我们应用标准式演绎的方式试着组织这次表达。这时候你的表达——

    • 先抛出对方已知或认可的大前提:思维和表达能力突出的人更适合从事市场岗位。
    • 再给出小前提:我擅长思维和表达能力。
    • 得出的结论:我更适合去市场岗工作。

    这样应用标准式逻辑演绎组织的表达内容结构,如下图:

    图片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