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模型:只需要一招,就能快速提升你的认知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能力离自己很远,以自己的智商和阅历,永远也不会具备如此的洞察力。
其实你错了,智力真的不能决定什么,至少我们99.9%的人都还达不到拼智力的时候。
而现在朋友和同学都对我说,你似乎有种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质,预测很多未来的东西。
只有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
为什么要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很早就知道了,那时候课本跟我们讲的是,盲人无法摸到大象的样子。有人摸到大象像跟柱子,有人摸到大象像把扇子,有人摸到大象像堵墙。
但我们却从来没想过,盲人为什么不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呢?
对呀,为什么不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呢?你没有想过,我也没有想过。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例子现在来看有点傻,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终其一生,都在盲人摸象。
盲人就是我们,大象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盲人摸象就是我们对待真相的方式。
教育把我们培育成了只能摸到一个地方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从一个角度在看待问题。
比如一个学经济的,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经济学去解读;
比如一个学心理的,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心理学去解读;
比如一个学政治的,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政治学去解读。
这样做好不好呢?也有好的一面,它能帮我们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但是这么做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多元思维模型的提出者查理•芒格有句话很经典,他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其实我不太赞同他这句话,我们大多数人是连锤子都没有,大多数人都是浅尝辄止。
像是贝索斯、马斯克、巴菲特、滴滴程维、万维钢、李笑来、李善友教授等都在信奉这个理论,最近得到也在跨年演讲重磅推广多元思维模型。
无独有偶,吴伯凡的工具箱理论也跟这很像,吴伯凡说「你不能手上只有一个锤子,你得背一个工具箱,不断往里面放进一些重要的工具,否则如果你下次遇到的不是钉子,而是一个易碎的宝藏,你只能用锤子砸开。」
工具箱就是那个多元思维模型。
答案是如果让盲人把整个大象都摸一遍,并且不断反复摸,就可以无限接近大象的样子。
那么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吗?
答案是如果我们能用多元思维模型去思考,并且不断完善,我们就能无限逼近真相。
一、学习方面
问一个无数人都曾问过的问题,我们从小学的那些东西,比如高数、物理、生物,买菜又用不到,学来有啥用?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当我明白多元思维模型之后,我几乎高兴得跳起来。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那些基础学科,像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政治,都要学一遍?
这个问题一直成了我们心里的迷,老师从未提起过,因为他也不知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也即各个学科的底层思维。
但这些,从来没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初、高中就懂得这个道理,或许我们的学习兴趣又会不一样吧?
二、读书方面
之前有人在问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其实就是这个“多元思维模型”。
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好像并没什么卵用?而且大多数书我们连它写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很简单,因为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在死记硬背,记的是庞杂的知识。
比如《三体》,你只需要读懂“黑暗森林、猜疑链、技术爆炸、宇宙公理”,你就知道三体的世界观是什么;比如《人类简史》,你只需要读懂“虚构的力量”,你就知道人类是如何成为万灵之王的;比如我最近刚读完的《好好说话》,你只需要读懂“主动权思维”,你就知道说话的底层逻辑了。
其实我一直在怀疑三毛那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但是我担心它会给很多人造成误解,一味的去追求数量,相信读书要不求甚解,结果真的把读过的书变成了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我不推崇这种读书方法,因为你成不了三毛,你也读不了那么多书,所以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必须得抓取里面的底层思维。
我个人极深的体验是,在用“多元思维模型”读书之前,读书超级痛苦,一本书读下来只觉得很牛×,但要事后具体谈谈收获却一脸茫然。
比如我曾读过俞敏洪的几本书,现在居然连一个字都不记得了,你告诉我它到底哪里改变我的气质和谈吐了?
三、洞察力和远见方面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有洞察力、有远见,那个洞察力和远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我们这种普通人能够一眼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吗?
答案是,一定可以。
查理•芒格如是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一切事物背后都是有道理的,约翰·缪尔说「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个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而那些最底层的道理,巨人们已经替你思考出来了,你只要直接拿去用就好了。
比如达尔文、牛顿、亚当·斯密、弗洛伊德等,但是我们从未看见,或者拒绝去获取。
如果你能把前人这些伟大的思维模型都一一拾起来,并化为己用,那么就相当于把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叫到身边来帮你思考和决策。
程维说:“最近在读物理学、生物学。”李善友教授就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
程维回答说:“善友教授,还有什么比宇宙更复杂的东西吗?弄懂这些东西后,再来看企业问题就简单多了。”
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的魅力。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查理•芒格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
巴菲特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如果你去问一个大佬,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他可能会告诉你的其中一个答案是,学得一种迁移能力。
如果你又问他什么是迁移能力呢?他会说就是一种可以胜任任何工作,学起来很快的能力。
如果你再问他,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为什么可以让我们学起来更快呢?他就哑口无言了。
这个问题同样也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开始用“多元思维模型”去学任何东西的时候,我才慢慢感悟到那是一种怎样的能力。
比如我自己领悟出的最厉害的思维模型是《期待的力量》,后来我发现贝索斯也是在利用这个做产品,那我理解那节课就比很多人轻松。
比如再后来,我发现写文章也是如此,标题党很惊艳,但内容很垃圾,那读者只会更失望,这也是期待的力量。
诸如此类,在我读书也是这样,我每读一本书,下次再读类似领域的书我会更加快,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新媒体写作也是如此;工作更是如此。
查理·芒格如是说「我和一个眼光极准的传奇人物合作了许多年,我总是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只要掌握和不停地应用所有明显而且容易学习的原理,就能够精通许许多多的领域。」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很简单,就一句话「重要领域或者重要学科的底层思维」。
比如前面提到的,生物学的底层思维就是“自然选择”,政治学的底层思维就是“人人平等”,这是重要学科;再比如医生领域,葛文德把他们医生这个领域的做事方式归纳出来,出成一本书叫《清单革命》,后来“清单思维”被用于很多领域,这也是多元思维模型。
得到在跨年演讲里也这样提到,比如“特种兵思维模型”、“投资人思维模型”、“心理学思维模型”等等。
物理学:机械论、还原论、能量守恒。
哲学:第一原理、演绎思维。
数学:第一原理、演绎思维。
化学:自催化效应、临界点思维。
宗教:终极思维、虚构的力量。
美学:第一次视角。
历史学:大历史思维。
政治学:虚构的力量。
热力学:熵增定律。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规模效应、边际效应、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稀缺思维。
心理学:系统一系统二、锚定效应、归因谬误、从众效应。
社会学:群体动物;娱乐至死。
复杂科学:分形思维、自组织。
机器学习:建模欲望。
投资学:价值投资、护城河、能力圈。
医生:清单思维。
创新:非连续性、递弱代偿、第二曲线。
商业:长期主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多元思维模型:只需要一招,就能快速提升你的认知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